一、讲座题目中美关系八年回顾与展望二、讲座时间4月16日(周三)13:30三、讲座地点语美庐109会议室四、主讲人简介马晓霖,二级教授,学校首位“西溪学者(杰出人才)”,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全球问题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为新华社高级记者,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包括大国关系、中国外交、中东及伊斯兰事务、能源安全、“一带一路”及媒体传播。著有或...
编者按:我校教师专心教育、全心教学、潜心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融贯东西,做经世文章,著书立说,传致用典籍。为营造浓厚的学校学术氛围,更好地宣传我校教师的主要科研成果,学校特开辟“博雅阁文库”专栏,依次介绍教师的著作,阐述他们的学术观点,弘扬他们的学术精神,以激励全校师生,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汇聚强大力量。著作介绍本书由俄罗斯涅斯托尔-历史出版社(Нестор-история)于2024年9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2期全文转载了学校特聘教授、城市国际化研究院院长陈溪教授的论文《“一带一路”中观指引概念的提出与展开》。该文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文章研究发现: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方兴未艾,但“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往往存在“重经典功能、轻辐射功能”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重大工程的综合效用,进而导致项目面临政治、经济和安全等一系列风险。这一问题的根...
一、讲座题目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二、讲座时间4月15日(周二)15:00三、讲座地点厚德楼102报告厅四、主讲人简介张建国,资深外交官,拥有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与卓越的领导能力。职业生涯涵盖中联部多个关键部门及驻外大使馆,曾任中联部八局局长及中国驻毛里塔尼亚、突尼斯大使。2023年7月出任察哈尔学会秘书长,积极推动学会在国际关系研究、公共外交及和平实践等领域的发展
一、讲座题目从探索太阳系到星际联通二、讲座时间4月8日(周二)14:00三、讲座地点融院A407会议室四、主讲人简介宗秋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际空间物理期刊JGR-Space Physics主编,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AGU Fellow)。主要从事磁层物理、空间天气学、空间探测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任北京大学空间物...
一、讲座题目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的学科建设二、讲座时间4月8日(周二)13:30三、讲座地点语美庐109会议室四、主讲人简介杨洁勉,博士生导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曾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区域国别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外交政...
4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我校文旅学院学术院长吴重生教授的文章《浙东唐诗之路的文旅密码》。现将全文转载如下:浙东唐诗之路的文旅密码吴重生《人民日报》(2025年04月03日 第20版)《浙东唐诗之路文旅融合的范本建构》:张环宙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浙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走进浙江,你可以看到“万年上山”彩陶的神奇,窥见跨湖桥独木舟的奥秘,领略五千年良渚玉琮的风采。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把加快建设文...
4月3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了我校文旅学院学术院长吴重生教授的文章《浙外青年学者新著为文旅产业赋能》。现将全文转载如下:浙外青年学者新著为文旅产业赋能吴重生近日,由亚搏线上app李娜副教授、前中国驻马来西亚特命全权大使黄惠康教授、马来亚大学文学与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何启才博士合著的《漫游海上丝路》引发学界关注。《漫游海上丝路》一书以中马文化交流与传承为主要研究内容,盛邀30位中马文化交流的...
?《新华文摘》2024年第22期全文转载了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我校沈芳君老师论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和治理》。该文刊登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文章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产生极为现实而深远的影响,是目前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主战场之一,更是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治理攸关全人类命运,人工智能技术带来...
编者按:我校教师专心教育、全心教学、潜心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融贯东西,做经世文章,著书立说,传致用典籍。为营造浓厚的学校学术氛围,更好地宣传我校教师的主要科研成果,学校特开辟“博雅阁文库”专栏,依次介绍教师的著作,阐述他们的学术观点,弘扬他们的学术精神,以激励全校师生,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汇聚强大力量。著作介绍本书由九州出版社于2023年11月出版。民国著名大学校长的高等教育思想可以还原为历史...
?编者按:我校教师专心教育、全心教学、潜心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融贯东西,做经世文章,著书立说,传致用典籍。为营造浓厚的学校学术氛围,更好地宣传我校教师的主要科研成果,学校特开辟“博雅阁文库”专栏,依次介绍教师的著作,阐述他们的学术观点,弘扬他们的学术精神,以激励全校师生,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汇聚强大力量。著作介绍该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24年12月出版。本书主要围绕三个关键问题展开:一是古希...
3月25日,学校特聘教授、城市国际化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陈溪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国科学院院刊》40卷第3期发表学术论文《中美地缘技术竞争视角下的中美智库观点及对我国的启示》。文章合作者为英文学院邵广妍,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胡珈毓,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朱旭峰,本文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正教授、中...
一、讲座题目当前区城国别学学科建设发展态势及几个重要问题二、讲座时间3月18日(周二)13:30三、地点融院C401四、主讲人翟崑五、主讲人简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兼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协会“一带一路”分会副理事长
应外学院童燕芳老师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Style(《文体》)期刊2024年第2期发表学术论文The Face of the Future: An Affective“Mental Time Traveler”in Saul Bellow’s“A Father-to-Be”(《未来的面孔:索尔·贝娄<准父亲>中的情感心理时间旅行者》)。文章用认知文学批评的方法研究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短篇小说《准父亲》的叙事风格和角色塑造。研究所用的主要理论是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共同认可的“心理时间旅行”...
编者按:我校教师专心教育、全心教学、潜心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融贯东西,做经世文章,著书立说,传致用典籍。为营造浓厚的学校学术氛围,更好地宣传我校教师的主要科研成果,学校特开辟“博雅阁文库”专栏,依次介绍教师的著作,阐述他们的学术观点,弘扬他们的学术精神,以激励全校师生,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汇聚强大力量。著作介绍该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11月出版。本书以进化论的引入、传播和被运用为主脉络...
一、讲座题目《黑暗之心》中的生命政治书写二、讲座时间3月13日(周四)14:00三、讲座地点厚德楼306会议室四、主讲人简介李长亭,文学博士,南阳师范学院卧龙特聘教授、社科处处长,中原文化领军人才,省教学名师,牛津大学访问学者,国家一流专业“英语”专业负责人,省一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负责人,省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外文学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现代英美文学研究”首席专家...
一、讲座题目当前的印度形势与中印合作二、讲座时间3月13日(周四)14:00三、讲座地点厚德楼102报告厅四、主讲人简介陈利君,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云南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岭学者、云岭文化名家。主持或参与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中印能源合作战略与对策研究》等40余部著作。在《当代亚太》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编者按:我校教师专心教育、全心教学、潜心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融贯东西,做经世文章,著书立说,传致用典籍。为营造浓厚的学校学术氛围,更好地宣传我校教师的主要科研成果,学校特开辟“博雅阁文库”专栏,依次介绍教师的著作,阐述他们的学术观点,弘扬他们的学术精神,以激励全校师生,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汇聚强大力量。著作介绍本书由西班牙Almater Vox(阿尔玛特·沃克斯)出版社于2024年1月出版。本书聚焦马德里...
英文学院李乐老师在Asian Philosophy(《亚洲哲学》)2024年第1期发表学术论文Assertive or indicative? A philosophical study on translating the Confucian concept you yu yi 游於藝(《断言抑或指示?〈论语〉“游于艺”英译的哲学诠释》)? ?本文对《论语》“游于艺”的英译文从哲学视角予以审读,着重察测“游”的跨语际诠释以及“游”与“艺”之间独特张力在译文中的呈现。研究发现,英语世界的“游于艺”呈现出如下两种...
一、讲座题目战袍的价值——高层次科研项目申报的理与路二、讲座时间3月2日(周日)9:00三、讲座地点望院A412四、主讲人简介项久雨,国家级人才,武汉大学主流意识形态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武汉大学弘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负责人兼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系列学术论文,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首届年度好文章,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